《豐都縣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暖心舉措十八條》政策解讀
? ? ?《豐都縣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暖心舉措十八條》(豐都府辦發〔2025〕13號,以下簡稱《暖心舉措十八條》)已于近期印發實施。為便于社會各方面和公眾了解,現作如下解讀。
一、起草背景
《重慶市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支持我縣開展國家潛力地區城鎮化建設試點,為在試點區縣中率先突破,加速推進“小縣大城”工作,加快促進人口集聚。
二、起草過程
按照縣委、縣政府工作安排,縣發展改革委組織規資、住建、教委、衛健、人社等部門,從購房優惠、生活保障、就業幫助等5個方面研究制定政策舉措,梳理參考其他省市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重大政策,縣領導分別帶隊到沿江、北岸、南岸3個片區開展調研,會同規資、住建、財政等部門專題論證6次,在調研論證基礎上,擬定《暖心舉措十八條》,并按程序提請縣政府常務會議、縣委常委會議審議。
三、主要內容
(一)多孩家庭購房補貼
對二孩家庭、三孩及以上家庭在豐都縣城規劃區范圍內購買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或保障性住房的給予購房補貼。
購買豐都縣城規劃區范圍內商品房(含二手房的)和保障性住房的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
(1)購房人于次年1—2月將所需佐證資料提交至縣住房城鄉建委房地產管理科,房地產管理科對提交的資料進行初審;
(2)縣住房城鄉建委組織縣規劃自然資源局、縣財政局、縣文化旅游委、縣公安局、縣稅務局等單位對材料進行終核;
(3)縣住房城鄉建委報請縣政府同意,由縣財政局將獎勵和補貼資金劃撥至縣住房城鄉建委;
(4)縣住房城鄉建委將資金劃撥至購房業主銀行卡賬戶。
3.政策標準:
對二孩家庭在豐都縣城規劃區范圍內購買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或保障性住房給予每套0.5萬元購房補貼,對三孩及以上家庭在豐都縣城區購買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或保障性住房給予每套1萬元購房補貼。
縣住房城鄉建委房地產管理科,70702636。
(二)人才購房補貼政策
對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在豐都縣城規劃區范圍內購買商品住房(含二手房)、保障性住房的給予購房補貼。
在豐都縣城區域購買商品住房(含二手房)、保障性住房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
(1)購房人于次年1—2月將所需佐證資料提交至縣住房城鄉建委房地產管理科,房地產管理科對提交的資料進行初審。
(2)縣住房城鄉建委組織縣規劃自然資源局、縣財政局、縣文化旅游委、縣公安局、縣稅務局等單位對材料進行終核。
(3)縣住房城鄉建委報請縣政府同意,由縣財政局將獎勵和補貼資金劃撥至縣住房城鄉建委。
(4)縣住房城鄉建委將資金劃撥至購房業主銀行卡賬戶。
3.政策標準:
對博士研究生在豐都縣城區購買商品住房(含二手房)、保障性住房給予購房補貼3萬元,碩士研究生在豐都縣城區購買商品住房(含二手房)、保障性住房給予購房補貼1萬元。
縣住房城鄉建委房地產管理科,70702636。
(三)戶口遷移補貼政策
對原戶籍在豐都農村的購買豐都縣城規劃區范圍內商品住房(含二手房)、保障性住房,且將戶籍由農村遷往縣城的,給予房屋補貼5000元。
對戶籍在農村的在豐都縣城規劃區范圍內購買了商品住房(含二手房)、保障性住房,并將戶籍由農村遷往縣城的家庭。
(1)購房人于次年1—2月將所需佐證資料提交至縣住房城鄉建委房地產管理科,房地產管理科對提交的資料進行初審。
(2)縣住房城鄉建委組織縣規劃自然資源局、縣財政局、縣文化旅游委、縣公安局、縣稅務局等單位對材料進行終核。
(3)縣住房城鄉建委報請縣政府同意,由縣財政局將獎勵和補貼資金劃撥至縣住房城鄉建委。
(4)縣住房城鄉建委將資金劃撥至購房業主銀行卡賬戶。
3.政策標準:
每套房屋補貼5000元。
縣住房城鄉建委房地產管理科,聯系電話70702636。
(四)宅基地收儲和復墾政策
1.支持對象:
(1)具有合法的房地產權證或認定合法的登記檔案,退出的宅基地必須有能滿足基本生產生活需要的主體房,能拆除復墾且要與耕地或林園地相連的宅基地。
(2)2025年6月1日后,在豐都縣城區范圍內新購房。原戶籍所在地的宅基地已納入實業集團收儲范圍,并已全額補償到位。且原宅基地權利人承諾不再享受回村建房權利的,可優先納入宅基地復墾。
2.申報程序:
(1)農戶向所在村集體自愿申請納入縣實業集團收儲范圍。
(2)村社、鄉鎮、規資所審核相關資料真實性并匯總上報實業集。
(3)實業集團進行二次審核后將符合復墾政策標準的農戶名單匯總上報縣規劃自然資源局。
(4)縣規劃自然資源局根據上報名單,委托測繪機構進行前期測繪并報送市級審查。
(5)縣實業集團根據市級審查合格面積對被收儲農戶進行補償。
(6)縣規劃自然資源局根據補償名單進行項目實施。
(7)項目市級竣工驗收合格后所形成的指標提交市土交所排隊交易。
3.政策標準:
以實際測量核實并按相關文件要求審核后經權利人認可的收儲面積為準進行計價。
4.聯系電話:
縣土地儲備整治中心復墾科,70726452。
(五)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政策
1.支持對象:
城鎮戶籍家庭(含場鎮及就地農轉非的城鎮戶籍人員)、在豐都務工且繳納6個月以上城鎮基本養老保險、“新農人”等各類人才,以上三類群體在豐都縣城無住房或人均住房建筑面積不達標可以申請購買保障性住房。
2.申報程序:
(1)線上申請:通過渝快辦搜索“渝悅安居”→點擊渝悅安居→保障一件事→點擊保障性住房配售服務→點擊輪候資格填報。(本人身份證和《授權書》為必填件,授權書在豐都縣人民政府網站保障領域辦事指南下載)
(2)線下申請:行政服務大廳20號窗口。
3.政策標準:
根據申購家庭人員確定所購買房屋面積。2人及以下家庭60平方米左右,3人家庭90平方米左右,4人及以上家庭120平方米左右,5人及以上家庭按需定制。
4.聯系方式:
豐都縣住房保障事務中心住房保障科,70735016。
(六)教育政策
當年到城區王家渡組團、龍河東組團購置商品房(含二手房)、保障性住房的家庭子女:可按相關政策選讀城區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公辦學校(轉校學生由縣教委統籌安排),超出所選學校單列招生計劃的學生由縣教委根據相關規定統籌安排入學;可免除1學年課后服務費(1000—2000元)。
1.支持對象:
當年在城區王家渡組團、龍河東組團購置商品房(含二手房)、保障性住房的家庭子女。
2.申報程序:
(1)義務教育階段實行線上辦理,通過電腦端登錄“渝快辦”或手機下載“渝快辦”APP。學前教育階段實行線下辦理,相關材料交到意愿就讀的幼兒園。
(2)準備當年購房合同或房產證,戶口簿(首頁、戶主頁、入學孩子本人頁、增減頁)等材料。
(3)登錄“渝快辦”教育入學一件事平臺,選擇“小縣大城”入學類,上傳當年購房合同或房產證、戶口簿(首頁、戶主頁、入學孩子本人頁、增減頁)照片,學校審核。
3.政策標準:
當年在城區王家渡組團、龍河東組團購置商品房(含二手房)、保障性住房的家庭子女,可按相關政策選擇城區公辦學校(轉校學生由縣教委統籌安排),根據該校單列“小縣大城”招生計劃,按購房先后順序錄取,滿額為止;超出計劃的學生,由縣教委根據相關規定統籌安排入學。入學后由就讀學校免除1學年課后服務費(1000至2000元),具體標準根據不同學校要求執行,屬于課后服務減免對象的,不重復享受,不抵扣其他費用。
4.聯系電話:
豐都縣教育委員會303辦公室,70714278。
(七)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政策
1.支持對象:
(1)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自愿入住養老機構的失能老年人(經評估為中度失能、重度失能、完全失能、年齡在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和高齡老年人(年齡在8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
(2)重度殘疾人。“老年父母(年齡在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殘疾子女”家庭中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自愿入住養老機構的重度殘疾人(包含殘疾程度為一級、二級的殘疾人,三級、四級智力殘疾人)。
2.申報程序:
(1)自愿申請。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可根據自身情況和個人意愿選擇入住養老機構,并向戶籍所在地的鄉鎮(街道)民生服務辦公室申請。鄉鎮(街道)民生服務辦公室接到申請后,在10個工作日內進行初審并匯總報送縣民政部門。
(2)能力評估。縣民政部門在收到申請后10個工作日內根據《老年人能力評估規范》(GB/T42195-2022),依法組織開展評估,確定老年人評估等級。
(3)入住機構。評估確定符合條件的人員,按照就近便捷原則,選擇申請入住縣民政部門公布的養老機構。養老機構、本人或其代理人、鄉鎮(街道)要簽訂三方協議,明確責任義務,確定照護服務等級、收費標準、繳費方式和出入院管理等內容。
(4)申領補助。符合條件的人員或其代理人可以在入住養老機構滿30日后,持服務協議和有效繳費憑證(或機構同意緩繳證明),填寫《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集中照護服務補助申請表》,向戶籍所在地的鄉鎮(街道)申請補助,縣民政部門審核。
(5)復核審批。縣民政部門對申請對象實際入住養老機構及收費標準,已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養老服務補貼和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情況進行審核。經審核符合條件的,通過線上或線下方式進行為期5天的公示,公示無異議后作出予以補助的決定,同時確定補助金額。經審核不符合條件的,作出不予補助的決定,同時書面告知申請對象。
(6)資金發放。符合條件的人員入住養老機構后,按月繳納養老機構服務費。補助金從入住養老機構當月起算,于次月按月支付到申請對象本人賬戶。
(7)動態管理。補助對象自愿退出的,從退出的次月停發補助金。補助對象不再是低保對象,處于漸退期內的,應繼續發放補助金,并于漸退期結束后次月停發補助金。養老機構要建立服務對象動態管理機制和核查制度,每月核查一次。補助對象身體狀況發生變化的,養老機構應及時向縣民政部門報告。縣民政部門應及時組織能力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調整補助金額。
3.政策標準:
補助標準按照我縣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和全護理照料補貼的總額扣除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養老服務補貼和殘疾人“兩項補貼”的差額給予補貼。
4.聯系電話:
縣民政局,70605787。
(八)長期護理保險待遇政策
1.支持對象:
重慶市范圍內參保的職工醫保長期失能人員。
2.申報程序:
申請人或委托人攜帶以下資料進行線上或線下申請:《長期護理失能等級評估表》;《長期護理失能等級自評表》;經醫療機構或康復機構規范診療、失能狀態持續6個月(含)以上的病歷資料或其他相關證明材料;申請人及失能人員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非參保人本人申請的需提供委托承諾書,由委托人簽字或按手印確認。
線上:可下載“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在“長期護理保險服務板塊”中提交申請自主辦理。
線下:豐都縣政務大廳4樓長護險窗口遞交失能等級評估申請及相關資料。
3.政策標準:
參保人經過失能等級評估達到中度或重度失能,且職工醫保累計繳費滿15年(含視同繳費年限)。同時,申請時需有連續參加重慶職工醫保24個月(含)以上記錄,失能狀態持續6個月(含)以上,自評等級達到C、D、E、F、G級,距離上一次評估結論出具日期6個月(含)以上。
待遇享受方式:包括居家組合護理、機構上門護理、機構集中護理3種。
待遇結算標準:重度失能人員居家組合護理為50元/日·人(機構護理30元/日·人、個人護理20元/日·人),機構上門護理和機構集中護理均為60元/日·人;中度失能人員居家組合護理為20元/日·人(機構護理12元/日·人、個人護理8元/日·人),機構上門護理和機構集中護理均為20元/日·人。
護理服務項目:共6大類28項,包括飲食照料、排泄照料、移動照料、清潔照料、康復照料、其他照料,涵蓋失能人員日常生活各方面。
4.聯系電話:
豐都縣行政服務中心4樓長護險窗口,70608067。
(九)菜園地政策
1.支持對象:
豐都縣城全體市民,優先解決小縣大城搬遷進城落戶的新市民。
2.申報程序:
閱讀入園須知→地塊選擇→身份核實→簽訂認領協議→繳納服務費→入園種植。
3.政策標準:
按照《豐都縣蔬菜產業園管理制度》執行。
4.聯系電話:
縣規劃自然資源局,70727686。
(十)制造業就業補貼政策
1.支持對象:
從2025年2月1日起,在我市12個縣制造業企業就業,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和離校5年內高校畢業生(離校時間以畢業年度的7月1日起算)。
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和離校5年內高校畢業生須在12個縣制造業企業新參保繳費。其中,離校5年內高校畢業生須是我市首次參保,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不受我市首次參保限制。
2.申報程序:
(1)申請人在我縣制造業企業就業參保后及時辦理就業登記,通過“重慶市公共就業服務網(https://ggfw.rlsbj.cq.gov.cn/cqjy/)”,進入“12縣制造業就業補貼申領”欄目填寫申報信息并提交。
(2)申請人提交畢業證、社保卡、參保證明、勞動合同等相關紙質資料至縣就業人才中心。
(3)縣就業人才中心審核申請人就業情況及相關資料。
3.政策標準:
本科學歷1000元/人/月、碩士學歷2000元/人/月、博士學歷3000元/人/月,經認定后最長可補貼3年。
4.聯系電話:
縣就業人才中心人力資源服務科,70736580。
(十一)文旅人才津貼政策
支持高學歷人才到豐都文化旅游規上企業就業。
1.支持對象:
取得高等院校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并在豐都文化旅游規上企業就業的人才。
2.申報程序:
申請人在滿足條件后,自行填寫豐都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資金撥付審批表,交由縣文化旅游委審核運轉。
3.政策標準:
申請人在本縣文化旅游規上企業工作,且是在2023年8月10日政策出臺后與企業簽訂的勞動合同。對與企業簽訂并履行勞動合同滿兩年的,自第三年起分別給予5000元/年的人才津貼獎勵,連續獎勵3年,同一人不重復享受。
4.聯系電話:
豐都縣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70605818。
(十二)創業擔保貸款政策
1.支持對象:
創業前屬于重點就業群體,即法定勞動年齡內(年滿十六周歲且貸款期內未達到退休年齡)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含殘疾人)、退役軍人、刑滿釋放人員、高校畢業生(含大學生村官和留學回國學生)、化解過剩產能企業職工和失業人員、網絡商戶、農村自主創業農民(含返鄉創業農民工),年滿十六周歲的脫貧人口(含防止返貧監測對象)。
2.申報程序:
(1)申請人通過“重慶人社APP”或重慶市公共就業服務網,進入“創業擔保貸款”欄目填寫申請資料。
(2)街鎮、區縣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審核借款人資格。
(3)申請資料移交擔保機構和經辦銀行審核。
3.政策標準:
個人創業擔保貸款額度不超過50萬元、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額度不超過600萬元,貸款期限個人貸款期限單次不超過3年、小微企業貸款期限單次不超過2年,貸款到期后可繼續申請貸款及貼息支持,累計次數不超過3次,對符合條件的創業擔保貸款,財政部門按季給予貸款實際利率50%的財政貼息和最高0.5%/年的擔保費補貼。
4.聯系電話:
縣就業人才中心創業指導科,70702951。
(十三)補貼性技能培訓政策
1.支持對象:
支持六類人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參加就業技能培訓的學員,達到相應技能水平并通過考核后,將按照對應工種的培訓學時和課時費標準發放職業培訓補貼。六類人員具體涵蓋: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含技工院校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適用時間為畢業當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下同)、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適用時間為畢業后一年內,下同)、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低保家庭人員、零就業家庭人員、殘疾人、退捕漁民、去產能企業職工,以及公益性崗位就業登記人員等),參訓人員年齡不超過男性60周歲、女性55周歲。
2.申報程序:
(1)培訓結業后,培訓機構在一體化平臺填報并掃描上傳職業培訓補貼申請表、培訓補貼人員花名冊、稅務發票等材料申報補貼,同時提供職業資格證書、參訓考勤記錄和參訓影像資料。
(2)就業部門審核培訓機構提交的補貼申領資料,確認無誤后將培訓成果在部門門戶網站公示,公示期5個工作日。
(3)公示無異議后申請資料移交財政局審核。
3.政策標準:
根據技能復雜程度和就業市場急需緊缺需求,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培訓分為A類(非常緊缺)、B類(緊缺)、C類(一般)三類。培訓后取得B類相關證書的,培訓補貼標準上限和課時費標準見下表,培訓后取得A類、C類相關證書的,培訓補貼標準上限較B類分別上浮、下浮30%。
B類職業(工種)培訓補貼標準:
|
|
培訓合格證書 |
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 ||||
|
初級工 |
中級工 |
高級工 |
技師 |
高級技師 | |||
|
培訓補貼標準上限 |
800 |
900 |
1000 |
1500 |
2000 |
2500 |
3000 |
每人每年參加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不超過1次(以培訓開始時間為準),累計享受3次職業培訓補貼后,不再享受就業補助資金列支的職業培訓補貼。
4.聯系電話:
縣就業人才中心職業培訓鑒定科,70702933。
(十四)征地搬遷進城政策
1.支持對象:
(1)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被全部征收的,計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總人口且享有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宅基地權利的人員全部為住房安置對象。
(2)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被部分征收的,征收土地預公告之日,持有征地范圍內被搬遷住房的不動產權屬證書,計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總人口的人員為住房安置對象。
(3)征地前已實行征地人員安置但住房未被搬遷的人員,在其住房搬遷時納入住房安置對象范圍。
2.申報程序:
安置對象以戶為單位向征地實施機構提出書面申請,經土地征收單位審查同意,簽訂住房貨幣安置銷號協議,按征地實施機構核定的安置人口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待取得用地批復后支付貨幣安置款。
3.政策標準:
貨幣安置款等于住房貨幣安置價格標準乘以應安置建筑面積。住房貨幣安置價格標準按被征地范圍周邊普通商品住房平均價格與磚混結構房屋重置價格標準之差確定(具體標準在項目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中明確)。住房安置建筑面積標準為每人30平方米。
4.聯系電話:
縣土地征收事務中心房屋拆遷科,023-70616990。
(十五)地災搬遷進城政策
1.支持對象:
(1)避險搬遷范圍。必須位于地質災害隱患點威脅范圍,且在“重慶市地質災害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內。地質災害隱患威脅范圍必須以“重慶市地質災害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圈定的范圍為準。
(2)避險搬遷戶數和人數。避險搬遷戶數和人數必須為地質災害隱患點范圍內的戶籍人口(以居住的戶籍人口為準)。
2.申報程序:
(1)申請。受地質災害威脅對象戶向村(社區)提出避險搬遷書面申請,提交相關資料。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對申請對象的避險搬遷房屋,享受避險搬遷政策資格條件人員、穩定居所證明以及申報資料等情況進行初步審查,簽注意見后上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2)審查。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組織駐守地質隊員核實避險搬遷房屋是否屬于地質災害威脅范圍;組織轄區規劃自然資源所、公安局派出所等單位核實避險搬遷房屋產權及家庭成員情況;審查避險搬遷房屋及人員是否符合享受避險搬遷政策。
(3)公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面向社會公示實施避險搬遷房屋及家庭成員等基本情況(公示5個工作日),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向縣規劃自然資源局書面申報實施計劃。
(4)縣級復核。縣規劃自然資源局組織縣財政局、屬地鄉鎮(街道)對上報資料完整性進行程序性審查和避險搬遷實地復核。
(5)項目實施。縣級復核合格后,由縣規劃自然資源局通知屬地鄉鎮(街道)與搬遷對象簽訂避險搬遷安置協議。拆除原房。
(6)項目驗收。屬地鄉鎮(街道)負責避險搬遷項目初步驗收,完善驗收資料(含地質災害防治信息系統填報)后書面申請項目驗收。縣規劃自然資源局會同縣財政局、屬地鄉鎮街道開展項目驗收,并形成聯合驗收意見。
(7)資料歸檔。縣規劃自然資源局收集本年度避險搬遷資料歸檔管理。
3.政策標準:
按人補助:按戶籍人口1.5萬元/人進行市級補助。避險搬遷經費支付原則,地質災害隱患點范圍內的搬遷對象原房屋全部拆除并復綠,且搬遷對象提供的相關資料經鎮街組織及有關單位驗收合格后支付相關費用。
4.聯系電話:
各鄉鎮(街道)經濟發展辦公室。